政 策 速 递
1、新版安全应急装备产业目录出炉 多类机器人产品入选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分类指导目录(2025版)》,将安全应急产业划分为安全防范、应急处置、安全应急服务3大类,旨在鼓励安全应急装备产业集聚发展,根据地方资源禀赋优化布局,引导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其中,安全生产专用装备类,列出生产安全巡检机器人、生产安全巡检无人机及防爆侦查机器人等;消防灭火类,列出消防侦查机器人、消防灭火机器人、消防灭人无人机等产品。(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2、中国政府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
7月26日,在当天于上海举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政府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这是中方坚持践行多边主义、推动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中方响应全球南方呼声、助力弥合数字和智能鸿沟、促进人工智能向善普惠发展的实际行动。初步考虑该组织总部设在上海。(来源:新华社)
3、《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框架指引(2025年版)》首次发布
7月24日,为期两天的首届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发展大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闭幕。会上首次发布由中国民用机场协会牵头编制的《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框架指引(2025年版)》。该框架指引的发布,将弥补我国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领域的研究空白,为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重要参考。(来源:新华网)
4、我国牵头制定的全球首个光伏直流领域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低压直流系统及用例》国际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光伏直流领域的首个国际标准,为分布式光伏开发与新型配电系统建设奠定了基础,为全球分布式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南。(来源:人民网)
5、杭州重磅官宣:打造超10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7月21日,杭州市科技局牵头起草了《杭州市优化创新生态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大投入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引导产业基金向科技创新倾斜,加强与国家级基金、中央企业基金的对接合作。发挥国有资本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功能,建立20亿元规模润苗基金,为科技型初创企业提供早期投资。加大颠覆性成果转化直投基金投资力度,打造超10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放大科技金融“倍增器”作用,构建“政府、担保、银行、基金、保险”于一体的融资体系,为企业提供更多低成本新金融服务产品、免抵押的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来源:技术转移研究院)
行 业 头 条
1、60余款智能机器人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开幕。此次人工智能大会集中发布3000余项前沿展品,覆盖大模型、AI终端、智能机器人等核心领域,规模刷新历届纪录。40余款大模型集中展示,50余款AI终端产品全景呈现,60余款智能机器人集群亮相,100余款“全球首发”或“中国首秀”新品登场。
大会首日,《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合作倡议书》发布,由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和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共同发起,构建“开放、合规、共享”的数据生态基座。(来源:新华社)
2、亿资本涌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近期,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迎来史无前例的“吸金”热潮,头部厂商屡获巨额资本注入,上市公司也争相入局,行业热度甚至超越了上半年的新品发布“狂欢”。国内协作机器人龙头越疆日前完成了定向增发,募资总额达10.37亿港元,净募资10.22亿港元。众擎机器人亦在7月21日表示,公司在近期连续完成了Pre-A++轮以及A1轮融资,融资金额近10亿元人民币。据IT桔子数据,截至目前,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共发生99起投融资事件,已经远超过了去年全年的67起。(来源:财联社)
3、王兴兴:智能机器人增速达50%到100%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论坛上,宇树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首席技术官王兴兴表示,人形机器人行业增长非常快,个人感觉上半年全国智能机器人行业平均增速可达50%到100%。去年起,每天至少有一款新的机器人发布,行业落地的推动速度以及出货量的节奏都非常快。(来源:证券时报)
4、东方精工与乐聚机器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7月21日,东方精公告称,公司与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方向,在生产制造、场景拓展、业务推广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东方精工按照乐聚机器人技术标准及产能要求,按时、保质为乐聚机器人生产制造相应人形机器人产品,并完成后续的相关调试、部署及售后服务;乐聚机器人提供服务解决方案。东方精工利用社会及行业资源优势,协助乐聚机器人推动机器人产品在工业智造、商业服务、科研教育、家庭服务等领域的业务销售,双方共同开拓市场。(来源:财联社)
5、Neuralink首次一天内完成两台手术
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于7月22日宣布,“本周末我们成功完成了P8和P9手术,这是我们首次在一天内完成两台手术。两位患者目前恢复良好,精神状态良好。”马斯克表示,Neuralink最终将改变数百万甚至数十亿人的生活。马斯克写道:“想象一下,您的亲人能够再次行走,或者患有痴呆症的父母能够再次认出他们的孩子。”(来源:澎湃新闻)
6、饿了么推出行业首款AI智能头盔X3
7 月 25 日消息,饿了么官方宣布推出行业首款 AI 智能头盔 X3,在 AI 能力、效率和安全等方面全面升级,帮助骑手提升工作体验、送单安全和配送效率。官方表示,此次发布的智能头盔 X3 在 AI 智能体方面有“突破性升级”,其内置首个行业骑手 AI 助手。饿了么蓝骑士通过蜂鸟 App 可深度绑定 AI 小饿智能体,唤醒“小饿、小饿”后即可确认到店、确认取餐、确认送达,查询背单量、收入、天气,自动导航等功能。此外,AI 智能体在面对一系列场景时会进行主动触发,如指派单播报、骑手定位到店、定位判断是否无法上楼、用户留言、即将超时提醒等。(来源:IT之家)
7、“AI投资联盟”成立
7月27日,“AI投资联盟”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举行的2025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生态论坛上正式成立。AI投资联盟以聚焦AI领域投资为核心,旨在搭建投资人开放协作平台,整合产业资本,技术研发应用场景等资源,构建开放协作的产业生态,为中国AI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联盟发起成员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中兴通讯、中国电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电子、国机数科、中国中车等。(来源:上海证券报)
8、OpenAI首席执行官:到今年年底 将有超100万个GPU上线
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近日发文称,到今年年底,将有超过100万个GPU上线,并首次提出“百倍扩容”的技术愿景。目前,OpenAI 背后涉及 Stargate 项目、芯片供应链重构及能源挑战三大核心战场。业界认为,这一声明揭示了该公司在全球 AI 基础设施竞赛中的战略布局与技术野心。(来源:IT之家)
本 地 关 注
1、国家数据局副局长余英:指导合肥、成都等7个城市建设数据标注基地先行先试
7月22日,国家数据局副局长余英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按照通识、行业通识和行业专识的细分类别,将持续推进高质量数据集规范建设。国家数据局组织开展生态培育专项行动,重点包括征集推广高质量数据集典型案例,定期举办技术交流活动,搭建常态化供需对接平台。同时,指导合肥、成都等7个城市建设数据标注基地先行先试。截至今年上半年,7个基地已建设数据集524个、规模超29PB,服务大模型163个。(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安徽省首批10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产业规模达196亿元
日前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2024年,我省布局筹建首批10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主要涉及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低碳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集中在合肥、芜湖、蚌埠、马鞍山等市。今年一季度,安徽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集聚产业链核心企业超100家,产业规模超196亿元。(来源:安徽日报)
3、全国第七,安徽省企业“新三板”挂牌实现争先进位
今年以来,安徽抢抓全国股转公司改革和北交所IPO扩容机遇,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对接“新三板”挂牌。截至6月末,全省“新三板”累计挂牌企业达234家,由全国第8位上升至第7位。(来源:安徽金融)
投 融 资
1、京东,一口气投了三家具身智能企业
7月21日,京东一口气宣布领投三家具身智能企业的最新融资,包括千寻智能的Pre-A+轮、众擎机器人的A1轮,以及逐际动力的战略轮。
在业内看来,京东和美团在零售、物流领域等拥有丰富的场景,这为其布局具身智能提供了天然优势。而对于具身智能初创企业而言,产业资本能够开放更多场景,使其能够在真实商业环境中验证技术、迭代产品。在具身智能革命中,自带场景优势的产业巨头有望占据先发优势。(来源:上海证券报)
2、加速进化完成A+轮融资 即将推出机器人世界杯冠军机型K1
近日,加速进化宣布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由“首程控股”和“京国瑞”共同管理)和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由“顺禧基金”和“启明创投”共同管理)、博华资本,义柏资本长期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此前,加速进化于今年6月完成由深创投集团领投的A轮融资。公司即将正式推出的机器人世界杯冠军机型K1机器人,面向开发者及广大应用市场。(来源:上海证券报)
3、途见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近日,途见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由国内微传动龙头上市公司兆威机电独家投资。途见科技成立于2020年1月,长期聚焦多模态柔性触觉传感器、柔性电子皮肤触觉感知系统的研发和制造,以推动在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感知座舱、柔性感知穿戴设备以及柔性健康监测等领域落地应用。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并设有深圳、广州全资子公司,同时在美国硅谷成立了前沿技术探索中心。(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