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策 速 递
1、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 2025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开启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数据局近日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5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分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智能工厂四个层级进行培育。工信部表示,将推动智能制造向更大范围拓展、更深程度渗透、更高层次演进。
按照《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要素条件(2025年版)》,上述四个层级智能工厂均需要满足一些基础要求。包括工厂使用的关键技术装备、工业软件、工业操作系统、系统解决方案等安全可控,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风险可控;企业应建立智能工厂统筹规划、建设和运营的组织机制,拥有一批智能制造专业人才等。
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来源:中国证券报)
2、我国将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6月24日,国务院关于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的报告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相里斌作报告。相里斌表示,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在2024年全球科技集群排名中均居前五位。
报告显示,我国工业机器人年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5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在研新药和上市新药数量排名全球前列,算力总规模居全球第二。
相里斌表示,下一步,将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工作机制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来源:中国发展网)
3、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医用电子仪器分技术委员会对《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 非侵入式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医疗器械国家标准立项申请项目公开征求意见,它规定了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非侵入式医疗器械采集、解码、外控设备、接触人体部件的穿戴力学、人机交互可用性的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适用于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非侵入式医疗设备。(来源:央视新闻)
行 业 头 条
1、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5年十大新兴技术 生成式水印等入选
在2025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2025年《十大新兴技术报告》。这十大技术有望在未来3至5年内取得实效。入选技术覆盖气候变化、医疗保健、基础设施与数字信任等领域,具体包括:结构电池复合材料、渗透发电系统、先进核能技术、工程化活体疗法、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GLP-1类药物、自主生化传感、绿色固氮、纳米酶、协同感知、生成式水印。(来源:中国新闻网)
2、芯片模型有望发现渐冻症成因线索
美国西达赛奈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利用来自渐冻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的干细胞,创建出一种“芯片上的ALS”疾病模型,有望揭示这种神秘且致命疾病的成因,并推动开发出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源:科技日报)
3、德国初创SWARM打造AI昆虫生物机器人
德国生物机器人公司SWARM Biotactics获1000万欧元种子轮融资,推进“可控昆虫+AI”新型生物机器人在高风险及不可接近区域应用。该公司研发的蟑螂等昆虫背包集成AI、传感器和通讯系统,实现集群智能导航和实时数据采集,突破传统机器人在废墟、复杂地形等场景的局限。新资金将用于推动昆虫机器人在国防、应急和工业检测等双重用途领域落地。(来源:科技日报)
4、中国人形机器人:稳居全球第一梯队,有效专利突破19万项
近日,2025国际人形机器人与机器人技术展览会在浙江杭州圆满结束,此次展会汇聚了全球近300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已稳居全球第一梯队,连续11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地位,机器人相关有效专利数量突破19万项,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在全球人形机器人百强榜单中,中国企业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来源:央视网)
5、夸克发布首个高考志愿大模型AI来做专家
近日,夸克发布国内首个为高考志愿填报场景开发的大模型——夸克高考志愿大模型,并同步上线“高考深度搜索”“志愿报告”“智能选志愿”三大功能。该模型具备专家级决策能力,能为每位考生提供精准、个性化的志愿填报服务。(来源:经济观察网)
本 地 关 注
1、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立三大联盟
6月24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对接转化大会在浙江杭州召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大科创平台联盟、企业出海服务联盟、低空经济协同创新联盟正式成立。其中,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低空经济协同创新联盟将发挥政府低空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引入社会资本力量,构建G60低空基金矩阵。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大科创平台联盟汇聚九城(区)近百家重大科创平台,意在打破地域与体制的壁垒,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加速走向产业化应用。(来源:科技日报)
2、单期最大规模!安徽建工成功发行15亿元科创债
近日,安徽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5亿元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高成长产业债)(第一期)成功发行。该债券创下安徽省内科创债单期发行规模历史最高纪录,标志着安徽建工在转型发展与产融结合领域迈出关键一步。该债券期限为5年,认购倍数近2倍,票面利率为2.57%。(来源:证券日报)
3、安徽组织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工作
6月25日,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工作的通知》,试点单位按照在成果产业化工作中承担的角色不同,分为以下三类主体申报:
产业化实施类: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承担(参与)单位,以及使用成果或提供应用场景的企业、中试机构等直接从事成果产业化的单位。
第三方服务类:包括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器等为成果产业化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第三方机构。金融服务类:包括银行、保险、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提供科技金融服务的机构。(来源: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投 融 资
1、非夕机器人完成近亿美元C轮融资
6月23日,非夕机器人对外宣布,公司已完成C轮亿级美元融资,C轮投资由咏归基金、广发信德联合领投,洪泰基金、华控基金等跟投,同时老股东高榕创投、eGarden Ventures、Mfund魔量资本持续跟投。
非夕科技由斯坦福大学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核心成员创立,凭借对力控、具身算法及机器视觉的深度融合,定义了集柔性、抗干扰、易部署、可迁移等优点于一身的自适应机器人,在工业、消费及医疗健康领域展现出较强的复杂作业能力。(来源:机器人大讲堂)
2、11亿,今年最大机器人单笔融资刷新
6月23日,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宣布完成11亿元人民币的新一轮融资。据第三方机构统计,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具身智能领域单笔最大融资。
银河通用成立于2023年5月,专注于研发人形机器人硬件和具身智能大模型,今年6月,其首款具身大模型机器人Galbot G1正式公开亮相,应用于工业、商业及家庭场景。此前2024年6月和11月,银河通用曾分别宣布超7亿元的天使轮融资和5亿元战略轮融资。(来源:北京海淀)
3、果力智能科技完成A轮融资
近日,智能软体机械手研发商果力智能科技完成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飞荣达。果力智能专注于创新型机器人产品研发,业务涵盖工业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和消费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已获得多个行业企业的意向订单。(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