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策 速 递
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了8方面30项重点任务。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在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方面,深入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大力培育品质电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推广,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开展健康消费专项行动。加快完善低空经济监管体系,有序发展低空旅游、航空运动、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
(来源:人民网)
工信部:实施新一轮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3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李乐成主持召开干部大会。会议强调,要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实施新一轮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全面加强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作,抓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顺利收官,支持工业大省挑大梁。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进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和关键产业备份,推动产业有序梯度转移。
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加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制造业中试平台布局建设,加快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加快部属高校“双一流”建设。
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开展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培育壮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来源:证券日报)
人工智能新规出台 9月1日起施行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标识办法》明确,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主要包括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两种形式,显式标识是指在生成合成内容或者交互场景界面中添加的,以文字、声音、图形等方式呈现并可以被用户明显感知到的标识;隐式标识是指采取技术措施在生成合成内容文件数据中添加的,不易被用户明显感知到的标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恶意删除、篡改、伪造、隐匿本办法规定的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不得为他人实施上述恶意行为提供工具或者服务,不得通过不正当标识手段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来源:网信中国)
广东加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3月10日,广东省政府官网发布《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着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其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围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关键领域增加了财政支持方向,并在原有的产业政策支持措施上再“加码”。
其中提出,对研发工业领域大模型和应用解决案例给予支持,每年择优支持不超过10个标杆案例,每个给予最高800万元奖励。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符合省级配套条件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重点项目,省财政按规定给予配套奖励,单个项目省级配套金额超1亿元(含)的,按“一事一议”方式研究给予支持。创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对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省财政按规定分别给予最高5000万元、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5年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开始
3月12日,安徽省科技厅下发《关于开展2025年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2025年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于2025年3月18日8:00开通网上申报,截至2025年4月1日24:00。申报企业登录科技大脑门户网站,(网站地址:https://kjdn.ahinfo.org.cn/portal/#/portal),进入“办事大厅”,选择“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进行申报。申报研发中心的企业需满足《工作指引》(附件1)第七条规定的基本条件。
研发中心实行“推荐确认制”,推荐确认权限下放给各市,由各市审核后择优报省科技厅复核确认。
研发中心是设在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科技研发机构,主要从事与企业主营业务相关的研究与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应用等活动。通过引导和鼓励科技型企业建设研发中心,推动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清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来源:安徽省科技厅)
2025年合肥市第一批“三新”产品认定开始
3月11日,合肥市科技局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合肥市第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认定工作的通知》,申请单位应具备六方面条件,包括:申请单位具备相应的生产、设计、关键部件制造、组装、软件系统集成能力;申请单位及产品符合合肥市“6+5+X”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例如下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申请产品具备首创性(主要包括基础原理首创、核心技术首创、产品功能首创三类)或可替代进口,质量可靠,相关技术指标在类似技术、产品、模式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及以上。
本次认定申报县区科技部门推荐截止时间:2025年3月31日。联系人:张志文,电话:0551-63537767。
(来源:合肥市科技局)
行 业 头 条
稚晖君携灵犀X2强势回归
3月11日,智元机器人正式发布双足智能交互人形机器人灵犀X2。据介绍,灵犀X2搭载情感计算引擎,集齐运动、交互、作业三大智能。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知名科技圈KOL稚晖君(本名:彭志辉)透露,灵犀X2可以像人一样自然走路,也能跑、能转、能骑自行车。灵犀X2还搭载了多模态交互大模型“硅光动语”,能够通过视觉理解和认知世界,与人进行自然、流畅地交互,其是智元机器人在人工智能和情感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未来将继续探索人形机器人在更多场景中的应用。
上周,智元机器人动作颇多。智元机器人还发布首个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启元大模型(Genie Operator-1)。基于该模型,机器人可以利用人类视频学习,完成小样本快速泛化,降低具身智能门槛,并成功部署到智元多款机器人本体,持续进化。此外,智元机器人已与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金融赋能、产研协同、场景落地、生态构建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具身智能的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应用。
(来源:科创板日报)
越疆科技发布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日前,越疆科技发布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可实现跨场景、多台协同胜任复杂操作泛化任务。据介绍,该款被命名为Dobot Atom的机器人,是面向工业级精细操作全尺寸仿生人形机器人,搭载自研神经驱动灵巧操作系统NDS和仿⼈直膝行走系统AWS,引领具身智能技术向工业、服务等多元场景深度落地 。
目前这款机器人具备自适应性和泛化能力以及高效、灵活的任务执行能力,已学会了使用不同工具完成100多种复杂灵巧的操作任务,其精度达±0.05mm的双臂灵巧操作,高还原度仿人直膝行走。据悉,此款机器人可进入数以千计用工的车厂组装备料环节、咖啡店制饮多台设备的流程操作、连锁药店夜间取药等场景,即设备位置不固定、产品多规格、操作相似度高,并有短程狭小空间通过、灵活转身操作需求的工业商业连续重复工作场景。目前越疆已开展国内一线车厂、电子制造厂、咖啡奶茶店的场景合作,并将于今年年中实现试产和批量生产。
(来源:新京报等)
阿里系落子具身智能
3月11日,上海蚂蚁灵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蚂蚁灵波科技”)在上海浦东举行揭牌仪式。
蚂蚁灵波科技是蚂蚁集团拓展具身智能和机器人业务的主要载体,致力在家庭、养老、医疗健康等领域打造行业领先的机器人产品。此番落地,将助力浦东打造以人形机器人为引领的具身智能创新高地和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创新产业生态。
企查查显示,上海蚂蚁灵波科技有限公司是蚂蚁智能(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后者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孙公司。公司成立于2024年12月,法定代表人朱兴,注册资本1亿元。
(来源:证券时报)
安徽公开征集民营企业融资需求 第一期月底截止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关于征集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的通知,公开征集民营企业融资需求。
民营企业线上动动手指即可提交融资需求。申报融资需求的民营企业须在安徽省内注册,具备独立法定代表人资格,企业及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信誉良好,无不良征信记录。有融资需求的民营企业可通过https://credit.ah.gov.cn或扫描同时发布的二维码登录全国融资服务平台(安徽)民企融资专区提交需求信息。此次征集分为两期,第一期截止时间2025年3月31日,第二期截止时间2025年10月31日。
(来源:安徽商报)
投 融 资
8亿!谷歌又一笔XR收购
谷歌计划以1.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32亿元)收购加拿大眼动追踪技术制造商AdHawk Microsystems,这是谷歌重新进军头戴式设备和智能眼镜领域的一步。今年早些时候,谷歌以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1亿元)的价格收购了HTC XR部门的一部分,从而获取了更多与头显和眼镜相关的工程师和知识产权。AdHawk成立于2017年,从事高级眼动追踪相关的芯片与软硬件开发。他们生产了一款名为MindLink的智能眼镜,还向其他制造商提供眼动追踪技术的组件。这家初创公司曾获得三星电子、英特尔、惠普和索尼的风投部门的投资。AdHawk的主要卖点是其基于微机电(MEMS)的低功耗组件。这一组件通过每秒扫描数千次的低功率红外光束和相关探测器,确定瞳孔和角膜闪光的精确位置。
(来源:澎湃新闻)
“阿米奥机器人”完成亿元级种子轮融资
具身智能公司“阿米奥机器人”近日完成了亿元级种子轮融资,本轮由安克创新领投,Z基金(智谱生态基金)和险峰长青跟投。本轮融资后,阿米奥将结合安克创新等产业方资源,与场景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动机器人在B端的广泛应用,助力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升级。
(来源:36氪)